从悟空学道看师生关系的境界 - 唐山市第一中学

微课展台

从悟空学道看师生关系的境界

发布人:admin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3-09-24

 

■吴奇

暑假重读《西游记》,让我对师生关系有了新的思考。确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,不但关乎教师的教育方式,而且关乎教师的成长,更关乎教育的目的及效果。

    师生关系是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云:“世易时移,变法宜矣。”这无非告诉我们对师生关系的认知也应与时俱进,观念要更新。观念更新,还要对现行教育和教学弊端进行辨析,要对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观念进行反省,要对传统和现代有关师生关系进行梳理。不做这样的功课,就不可能成功地更新观念,也就不可能整合并创造出新的师生关系。

    古人把教师与“天、地、君、亲”排列在一起,足见教师道德地位之高。教师也被人们赋予超越其他行业的理想人格,属于道德模范。教师负有教化之全责,在教育中被赋予近乎全知、全能的角色。“国将兴,必贵师而重傅。”(荀子语)。正是有这样的认识,古人才讲究师道尊严。加之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,教师就成为“知识”的化身。这自然而然地决定了教师选用的教育方式是“给予传授”式,师生关系自然变成“我讲你听”的上下级关系。这种教育方式有其合理性,但用久则有流弊,满堂灌、工厂化便大行其道,结果教师沦为匠人,学生成为容器。

    时代发展到今天,物质极大丰富,科学技术高度发达。但是,某种程度上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依然存在、流行甚至根深蒂固。教育者对变化的学情或熟视无睹,或反应迟钝,或漠然视之。究其原因,就是教育者习惯经营“给予传授”式教育,甚至奉为金科玉律。韩非子《五蠹》云:“世异则事异,事异则备变。”社会变化了,学情变了,教育方式必须改变。教育方式一定要顺应以“个性与多样、互动与博弈”为主流的现代社会,那么,平等协商式教育必然会挺立潮头。教师是人师,学生是“会思想的芦苇”,唤醒、自由必然会成为教育之目的。

    笔者把“信任、尊重、赞美”当作平等协商式教育的关键词。

    宏观上讲,互相信任,就是教师要有信心和胸襟,公平善待每个孩子;学生要有“向学之心”。互相尊重,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、个性及其亚文化;学生要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、人格和个性。互相赞美,就是教师要赞美、赏识、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;学生也要学会赞美、赏识、鼓励教师的每一个教育言行。

    微观上讲,有了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、尊重、赞美的课堂文化氛围,师生就可以从“孙悟空学道”的故事中受到启迪,教师可以学做须菩提,学生可以学做孙悟空。尽管我们成不了须菩提,成不了孙悟空,但只要我们心向往之,亦不远矣。

    孙悟空跨千山越万水,不辞辛劳,寻访高人学道。这告诉我们,求学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。在学道过程中,须菩提祖师讲法,天花乱坠,地涌金莲,这是何等的高超精妙;悟空听讲,“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”这是何等的听课状态!

    祖师要教悟空“术、流、静、动”之门道,但悟空皆说“不学不学!”他要学长生不老之道。祖师见悟空诸般不学,便走上前,在悟空头上打了三下,倒背着手,走入里面,将中门关了,撇下大众而去。众人惊惧,皆怨悟空,唯有悟空不恼。原来悟空悟出,祖师打他三下者,是教他三更时分存心;倒背着手走入里面,将中门关上,是教他从后门进入秘处传道也。由此可见,悟性是求学不可或缺的。

    当悟空学道成功后,众人问悟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,悟空笑道:“不瞒诸兄长说,一则是师父传授,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。”

    精彩的故事道出了学习的真谛:教师要传授,传授就要给学生生存智慧和能力。学生要学,学就要有向学之心,要有悟性,更要勤学。两者相得益彰,师生共赢,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师生间所应有的境界吗?(作者系天津援疆教师)

 

荣誉墙

官方微信

版权信息

版权所有:唐山市第一中学

备案号为:冀ICP备05030493号-1

地址:唐山市路北区翔云道369号

邮编:063000